为提升县域医学检验质量水平,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和医共体建设,隆回县检验质量控制中心工作启动暨首届医学检验学术交流大会于4月26日上午在隆回县人民医院大会议室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以“规范引领、质量为先、协同发展”为主题,隆回县卫健局相关领导、县人民医院领导、特邀省、市级多位专家教授以及来自全县各级医疗机构的检验科负责人、技术骨干共80余人参会,共谋检验质量提升新篇章。
县人民医院院长王小军致欢迎辞并提出:“检验质量是医疗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大家要以此次会议为起点,将省级专家的智力支持转化为县域检验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
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刘丽在致辞中表示:“省临检中心的传帮带真正做到了让优质资源真正沉下去,让基层能力强起来,希望与会人员珍惜本次机会,认真学习培训内容,共同努力打造好县域检验结果互认体系,助力医共体发展壮大。”
湖南省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任碧琼教授则强调:“县级质控中心是医疗质量‘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抓手,未来需加强与省级、市州质控中心的联动,形成三级质控中心网络,紧扣国家政策及高质量发展部署,推动质量指标、技术规范及行业标准的层层落实。”
授牌仪式:省级专家助力县域质控体系
大会开幕式上,县卫健局副局长刘丽宣读了《关于成立隆回县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的批复》,并与县人民医院院长王小军共同为中心授牌。中心挂靠隆回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下一步将整合省级优质资源,统筹全县检验质量标准化建设,通过定期督导、技术培训和数据监测,推动检验结果互认,助力分级诊疗落地,构建覆盖全县的检验质量同质化管理网络。
学术聚焦:大咖授课赋能基层实践
学术交流环节分别由邵阳市中心医院陈建设教授、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罗甫花教授和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唐翠连教授共同主持。环节紧扣基层需求,专家阵容强大、内容“干货”满满。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精准诊断中心主任章迪教授讲述了《基于核酸检测的病原体监测体系建设体会》,针对“感染性疾病检测与诊断现状"、"传统监测网的现状与挑战"、“核酸技术驱动的监测革新”和“未来监测网的构建方向”等问题为大家解惑;提出了“扩增技术多样化—发热门诊核酸检测POCT适配方案”来解决流感来临发热患者等待结果时长问题。
湖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谭超超教授通过《自动化生化分析仪的原理及异常曲线分析》报告,案例分析解读生化结果异常的认知及处理,演示如何通过室内质控、室间比对实现检验全流程标准化。
湖南省临检质控中心主任任碧琼教授则以《医疗质量管理与检验结果互认》为题,系统介绍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医疗质量提升要求,并结合我省县域实际情况提出“分层培训+精准帮扶”的质控推进模式。
"教授们把复杂的质控体系拆解成可落地的步骤,连质控图的绘制误区都做了动态演示,太实用了!"隆回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刘道林主任在笔记本上记满重点。“省级专家不仅讲理论,还手把手教我们设计质控改进方案。”多位县域、乡镇检验科负责人表示,课程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操指导性。
互动升级:直面痛点破解实操难题
现场提问环节气氛热烈,与会者围绕基层检验痛点争相发言。
针对县临床检验质控中心主任提出的“如何监管各乡镇卫生院的室内质控,各乡镇卫生院大部分未参加室间质评,如何保证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的问题,省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任碧琼教授强调:“首先要对乡镇卫生院的实际情况进行现场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后续采取信息监管和现场监管相结合的形式,所开展的项目必须有质控措施,同时兼顾成本效益,对于标本量少的检测项目进行区域中心集中检测。”
面对参会医院检验科负责人提出关于"试剂批次差异导致结果波动"的困惑,谭超超教授现场拆解原因:"除了做好批号登记,还要建立不同批号试剂的交叉验证流程",并推荐了简易比对方案。
当乡镇医院反映“人员短缺,项目检测量少导致部分项目质控频次不足”时,章迪教授结合三甲医院经验支招:“通过“岗位AB角”等方式,可实现‘一人多岗、一岗多能’,同时利用LIS系统自动化报警功能减轻人力负担。”
互动环节将会议推向高潮,教授们的精彩解答获得了阵阵掌声。
以质控促发展 构建县域检验新生态
会议同步启动了"百家机构质控达标工程",明确由县临床检验质控中心牵头,联合省级专家团队开展“一对一”蹲点指导,并建立“月度自查、季度督导、年度考评”的动态管理机制,建立覆盖县、乡村的检验结果互认网络。隆回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县临床检验质控中心主任刘道林介绍:"中心将每季度组织飞行检查,开设线上质控课堂,让质量意识渗透到每个检验环节。"
本次大会通过“专家领航、问题导向、全域联动”,为基层检验质量提升注入强劲动能。随着县检验质控中心的实体化运行,群众"家门口检查、结果全县认"的就医体验将加速成为现实,老百姓的健康获得感也将进一步提升。 (范 平 刘道林)